一文读懂:涉密文件与涉密档案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涉密文件”与“涉密档案”这两个带着神秘色彩的词汇。它们究竟是什么?如何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
小编和大家聊聊涉密文件和涉密档案,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涉密文件
从直观上看,涉密文件就是蕴含秘密信息的文件。但此“秘密” 非彼“秘密”,它可不是日常闲谈的个人琐事,而是受到法律严格规范的国家秘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那些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紧密相连,经法定程序精心确定,在特定时段仅对特定范围人员开放知悉的信息。这些信息犹如隐秘基石,一旦被恶意暴露,便可能引发安全危机,从而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害。
1.文件密级划分
绝密级:作为国家秘密金字塔的塔尖,绝密级文件所承载的信息,堪称国家核心利益的命门,一旦这类文件泄密,会让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级:机密级文件同样分量十足,其中的秘密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秘密级:秘密级文件属于国家秘密范畴里相对基础的层级,但绝非无足轻重,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涉密文件,应当清晰准确地作出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规定,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

2.涉密文件的产生与流转
涉密文件多诞生于国家机关、军队、科研院所等关键部门。
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规划,处理政务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诸多涉及国家战略、政策走向、内部决策等方面的秘密信息。军队、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从军事训练、作战计划、国防建设、武器装备研发,无一不涉及国家秘密。掌控国家经济命脉、从事国家安全、涉及前沿科技的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国家秘密。
这类文件诞生后,流转过程就像被层层加密的链条,环环紧扣,处处设防。从起草时的专人负责,到印刷时在具备保密资质的专业场所操作,再到传递环节,只能通过机要通信、机要交通等专属渠道,或是由经过严格背景审查的专人护送,严禁搭乘普通邮政、快递这类 “便车”。使用时,需在符合保密标准的专门场所,且全程留痕,直至最后按规定归档保存或安全销毁,每一步都严守保密红线。

二、什么是涉密档案
涉密档案是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文件材料,经过收集整理、系统规范、移交归档,具备长久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集合。
1.档案的特点与涉密档案形成
档案,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原始记录性。当这些特质与国家秘密元素融合,涉密档案便应运而生。
如,某机构关于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的一系列文件,经过分类整理、装订成册,按照严格流程归档后,就形成了涉密档案。这些档案是特定时期国家在安全领域的探索与应对策略,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参考依据。

2.涉密档案的管理
①存放环境
根据档案载体的不同特性与要求,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存储和集中妥善保管,全力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同时,要扎实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紫外线、防有害生物、防水、防潮、防尘、防高温、防污染等全方位防护工作。
库房需配备厚重的防火门、坚固的防盗窗,安装专业的防火档案柜,部署能够精准调节温湿度的设备,以及设置无死角的监控系统,从物理层面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②人员管理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为机关正式在编人员,并且必须政治可靠、遵纪守法、忠于职守。
当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或退休时,应当在离岗前认真办好交接手续。
涉密档案工作人员的调离,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实行脱密期管理。在脱密期内,不得违反规定就业和出境,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脱密期结束后,也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对曾经知悉的国家秘密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③借阅与使用
借阅涉密档案,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借阅人必须是经过严格背景审查、具备涉密资质的人员。
设置档案阅览用房时,要做好涉密档案与非涉密档案分区阅览。
借阅时,要详细登记借阅时间、个人身份信息、借阅用途、预计归还时间等。
使用过程中,严禁私自复制、摘抄档案内容,杜绝任何可能导致秘密信息失控扩散的行为。
结束语
无论是涉密文件,还是涉密档案,它们都是国家秘密安全防护网的关键节点,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障社会发展以及保护人民利益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涉密文件和涉密档案有个正确的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若接触到相关内容,务必牢记保密使命,不容丝毫懈怠。守护国家秘密,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安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