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兰台要闻

档案安全保密之筑牢档案数字化的“安全墙”

时间:2025-01-03 来源:兰台驿站

档案数字化,就是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通过扫描设备将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通过网络化互相连接,由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如此一来,档案检索查找快捷方便,提高档案工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随着档案数字化的推进,档案的安全保密问题日益凸显。档案,包含有内部信息,有涉密信息,还有大量不易公开信息。一旦泄露,无论是内部秘密、个人隐私,还是国家的安全信息,都可能遭受重创。黑客攻击、系统漏洞、人为疏忽等,都像是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因此,档案数字化中的安全保密工作,绝不容小觑,它是档案数字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泄密风险暗藏何处? 


1.生成——外包隐患多

档案数字化工作常外包给专业公司,可若外包公司资质审查不严,就好比埋下 “定时炸弹”。有些公司不具备涉密档案数字化资质,却靠虚假材料、“内部关系”拿下项目。项目组员工,未经过严格保密培训,缺乏保密意识。
如,某档案数字化公司承接档案数字化项目,新员工×××入职不久,就利用工作便利,复制 39 份涉密档案,还在网上售卖 5 份,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若当 “甩手掌柜”“一包了之”,对外包过程不全程监管,比如不查看工作场地、不监督人员操作、不检查数据存储,任由外包公司随意而为,极易导致泄密。


2.流转——登记易疏忽


档案数字化资料在流转时,涉及拆封、复原、交接等多环节,登记工作一旦疏忽,麻烦就大了。某些单位原始档案出库入库无记录,拆封复原不检查,工作人员不清楚档案去向。

某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中,工作人员×××清理卫生时,发现一份与儿子工作有关的文件落在现场,他竟拍成图片发家庭微信群,造成泄密。这就是因为档案流转环节登记缺失,给了×××可乘之机,也让档案部门付出沉重代价。


3.存储——载体管理乱


存储档案数字化资料的载体,如移动硬盘、光盘等,若管理不善,极易引发泄密。有的单位存储载体随意放置,未按密级分类保管,也无专人负责。

某单位工作结束后,发现存储涉密档案的移动硬盘不翼而飞,里面有 1 份机密级、1 份秘密级国家秘密,相关责任人被辞退,单位紧急整改。

还有的单位存储设备混用,涉密与非涉密信息存于同一设备,无有效隔离,一旦设备遭黑客攻击或感染病毒,涉密信息就暴露无遗。


4.利用——违规扩散


数字化档案使用方便,但也易被违规复制、传播。一些工作人员保密意识薄弱,面对朋友、同事索要涉密档案资料,不考虑后果,随意导出、转发。

某单位职工×××,他的好友张某以写论文为由索要档案,×××擅自导出5份资料(含1份秘密级)至非涉密电脑,通过电子邮箱传递,造成泄密,自己也受到留党察看、行政记大过处分。这警示我们,涉密数字化档案资料必须严控知悉范围,防止内部人员 “监守自盗”。


二、如何严守档案数字化安全关?


1.强化保密教育,绷紧“安全弦”

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与技能,直接关乎档案安全。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保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法规解读、实操演练等,让工作人员深知泄密危害与防范要点。

可以利用工作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剖析档案工作泄密风险,组织学习保密专题片,提升员工保密意识;还通过线上答题、培训测试,促使员工牢记保密知识,切实守好档案安全底线。只有工作人员时刻绷紧 “安全弦”,才能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筑牢保密防线。


2.严格外包管理,选好 “合作伙伴”

选对外包服务单位是档案数字化安全的关键一步。档案部门招标时,要审查投标单位资质,优先选有涉密资质、信誉好、经验足的公司。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权责,细致到数据安全、人员管理、成果归属等。外包过程要做到全程监管,安排专人驻场,无死角视频监控,查看场地环境、监督人员操作、审核数据存储,确保按规作业。


3.规范成果管理,把好“出口关”

档案数字化成果是“核心宝藏”,交接、存储、使用环节都要严守保密规定。
交接时,双方当面清点、核对、签字,用专用存储介质,按密级分类存储,专人专库保管,定期盘点。
使用时,依权限审批,严控知悉范围,用安全网络、设备访问,全程留痕。
存储时,涉密成果存加密硬盘放保险柜,专人定期盘点。


4.升级技术防护,筑牢 “防火墙”

在数字时代,技术是档案安全的坚固盾牌。配备必备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守门大将——防火墙,阻挡外部非法网络访问;通过加密技术像给档案信息 “穿上铠甲”,防窃取篡改;访问权限设置依人员岗位定权限,非授权人员 “望洋兴叹”;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遇数据丢失、损坏能快速恢复。



三、共筑档案安全防线,你我有责


档案安全,绝非档案部门的独角戏,它关乎各方。档案管理部门肩负统筹监管之责,要不断完善制度、强化执法;外包公司作为具体实施者,务必严守规矩、精细作业;而每一位工作人员,无论身处哪个环节,都手握档案安全的 “钥匙”,掉链子就可能引发大祸。

我们每个人都应把档案安全牢记心间,从点滴做起,让档案数字化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为历史传承、信息保护筑牢坚实堡垒。只有各方携手,才能在数字浪潮中守住档案安全的阵地,让珍贵档案信息得以长久保存、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