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2号令视角探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方法
国家档案局令第22号公布《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2号令”),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22号令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对电子档案全过程管理提出规范要求。
关键词 | 频次 | 涉及事项 | |
系统安全 | 1 | 安全 | |
应用系统 | 2 | 衔接 | 符合标准规范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3 | 归档功能 | |
业务系统 | 3 | 归档功能 | |
信息系统 | 1 | 安全 | |
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 4 | 符合标准规范 | 完整备份、转换与迁移 |
灾难备份系统 | 2 | 备份与灾难恢复 | 销毁 |
(编辑根据22号令关键词统计制作)
我们可以看出22号令中涉及“系统”的有七大类。其中系统安全,强调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必须确保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应用系统,强调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衔接。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强调具备归档功能,确保业务数据能够及时、完整地归档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信息系统,强调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确保安全性。
那么,基于22号令的要求,如何开发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呢?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指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规划、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维五个阶段进行开发的方法(见图 3-6),也称作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突出优点就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强调一步一步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完全按照步骤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困难。
2.原型法
原型法也称作渐进法或迭代法,是指由系统分析设计人员与用户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个只具备基本功能、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并不断协商修改最后形成实际系统的开发方法(见图3-7)。原型方法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DBS)、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应用全新设计思想、工具、手段的系统开发方法。
图3-7 原型法流程图
原型法首先由用户提出开发要求,开发人员识别和归纳用户要求,根据识别、归纳的结果,构造出一个原型(即程序模块),然后同用户共同评价这个原型。如果行不通,则回到重新构造原型;如果不满意,则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型法摒弃了结构化方法的烦琐做法,继承了其合理的内核,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是对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发展和补充。这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系统开发方式将会是今后若干年信息系统或软件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Object Oriented)是以用例驱动的、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迭代的和渐增式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面向对象方法是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基于以上三种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大家在档案工作实践中,有怎样的体会呢?
兰台之家粉丝@explorer认为,原型法适合终端操作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对于高频功能可以提前介入;结构化开发方法适用于大型项目,关键在系统设计阶段。兰台之家粉丝@团子表示,目前采用原型法存在问题,因为用户需求理解不足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只能满足基本功能,很多细节甚至安全漏洞未考虑到,需要二次开发,成本太高。@西蓝花表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存在安全性问题和电子文件的可识读性问题,建设要重点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22号令的出台和实施对档案工作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够推动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法规标准为准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努力提升档案工作发展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