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藏纪检监察工作综述(三)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2023年西藏纪检监察工作综述之三
2023年7月,西藏纪检监察网发布自治区水利厅原党组书记达娃扎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4个月后,该厅另一位班子成员同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这在全区水利系统引起不小震动,再次释放出自治区党委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零容忍反腐惩恶的强烈信号。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2023年,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
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高压震慑
“不敢腐”是前提,只有通过纪律、法治威慑作用的发挥,才能为“不能腐”“不想腐”创造条件。
2023年6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果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果果曾任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查处的首位地(市)党政“一把手”。
“往哪里打、打什么”,是在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打好主动仗的第一个问题。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强调,要突出工作重点,找准主攻方向,排出优先顺序,集中优势兵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诛一恶则众恶惧”,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惩治不放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自治区纪委监委坚持一项一项盯住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聚焦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查处领导干部结党营私、做小团伙代理人的问题,查处政商勾连、破坏发展环境和公平正义的问题,严肃查处果果、自治区水利厅原党组书记达娃扎西及昌都市委原常委、卡若区委原书记任厚明等区管干部。聚焦金融、国企、高校、体育、粮食购销、统计、医药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办一批行业“硕鼠”。聚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查处的张永泽、纪国刚等重大案件,严肃查办一批关联腐败分子,坚决清除腐败流毒。 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不断加强对各地(市)、县(区)纪委监委和派驻派出机构查办案件的领导指导,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全区共立案1800余件,留置210余人(其中,留置区管干部20余人),处分1800余人,移送检察机关80余人。
“2016年至2021年期间,时任日喀则市某县副县长、扶贫办主任张某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为多名管理和服务对象在承揽农村饮水工程、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设计、建设、监理和设施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他人所送现金、财物等共计420余万元。同时,张某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2022年6月,张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2年12月,张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2023年,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3起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查快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区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80余起,处分200余人。
持续深化以案促改
推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
“不能腐”是关键,只有强化监督制约、扎紧制度笼子,才能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党委严肃查处阿布、刘虎山、朱中奎、果果等7名地(市)原党政“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这些人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本应依法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却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从违纪到违法,最终坠入犯罪深渊,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也给当地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持续深化整治 “一把手”腐败问题,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面治理转变, 2023年7月,自治区党委专门就有关情况作出通报,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多措并举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案为鉴、自警自省,主动对照查摆、防微杜渐。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廉洁风险和监督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强监督制度机制建设,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2023年6月,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卫东再次到驻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调研,对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刚性,推动净化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提出要求。
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多名原党政主官、班子成员及下属企业原负责人等相继被查处,各地(市)半数以上交通运输局原局长也相继“落马”,交通系统发生“塌方式”腐败。为做好交通运输系统“塌方式”腐败“后半篇文章”,驻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紧盯监督执纪执法中发现的源头性制度性机制性问题,梳理明确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建设上存在的违反“三重一大”、充当“掮客”等31种情形和完善报告登记内容要求,相继出台《关于综合监督单位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建设登记备案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随着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不断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不想腐”是根本,只有提高认知和觉悟,树立廉荣贪耻的观念,才能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
“看到别人因贪念作祟而违纪违法、最终被严肃查处的案例,我想到自己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惶惶不可终日。思前想后,还是选择向组织靠拢、对组织坦白,争取宽大处理。”前不久,林芝市巴宜区纪委监委利用近年来自办的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举办“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展览,参观展览后某干部深受警醒震慑,到该区纪委监委主动投案。
坚持统筹联动,形成叠加效应,是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警示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举办“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示教育展览的同时,自治区纪委监委指导督促各地(市)、县(区)纪委监委用好身边事、身边人这个警示教育“活教材”,联动举办警示教育展览,累计参观人数达9.2万余人次。
举办警示教育展览,编发忏悔录,分层分级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摄制播放廉政微视频、警示教育片……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不断用好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创新丰富警示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绷紧遵规守纪这根弦。
2023年7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地厅级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没有任何特殊性》,该片从西藏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没有任何特殊性切入,重点讲述近年来区党委查处的6名地厅级严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主客观根源、行为轨迹及其警示教育意义,以案释纪释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既要勤扫灰尘严于律己,守好纪法红线底线,又要以上率下明责担责,认真履行并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要持续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会上,王卫东作警示教育辅导,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案为鉴,始终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守好底线原则,时刻警惕小节,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维护好雪域高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不腐’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将树牢‘全周期管理’理念,坚持全方位贯通、全要素协同、全过程治理,逐步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完整闭环。”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