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守护档案事业——记自治区档案馆“四好”党员康小松同志
康小松,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1979年12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2月从武警西藏总队司令部复退至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工作。2022年,康小松同志被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多次被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档案馆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25年7月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四好”党员。
一、坚定信念,筑牢忠诚之基
康小松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干净担当,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履行党员义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敬业担当,深耕档案事业
十多年来,康小松积极践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勤奋努力、任劳任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心守护着每一份档案。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持续提升档案数字化技能,积极开动脑筋,克服档案污渍和破损等难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2022年,被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成为“三支人才队伍”的一员。康小松同志坚持“保护优先、精准采集、规范管理”原则,认真拟定数字化扫描方案,精心选择扫描设备与参数,规范工作流程,采用冷光、高清扫描设备等现代数字化科学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数据,为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两年,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举办“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档案文献展”和“江河奔腾 红色记忆”档案文献展,康小松同志加班加点分析展品,制定高清扫描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近700件档案的高清扫描工作,确保了展览如期开展。同时,康小松参与完成了馆藏45万余件历史档案扫描工作,并帮助各地市档案馆及多家单位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为馆藏档案再生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有力推进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和相关书籍的顺利出版,让历史档案得以传承,为档案保护增添活力,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勤奋敬业、担当作为的工作素养。
三、作风优良,赢得广泛赞誉
康小松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担当作为,大兴实干之风,养成成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坚守底线、不碰红线,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受到同事们的广泛好评。康小松充分发挥“三支人才”的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参与档案馆业务知识共学社讲解工作,为年轻干部传授档案数字化工作经验和技能技巧,帮助提高业务能力,为档案馆技能人才储备提供支持。康小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曾两次响应组织号召,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工作,走村入户,切实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与老百姓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康小松同志积极参加各种献爱心捐款活动,慷慨解囊,为馆内困难党员、干部职工和地震灾区人民送上爱心和温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作为新时代档案工作者,康小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批示精神,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树立“馆兴我荣、馆衰我耻”的思想,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做实做细日常工作,用心用情保护好每一件档案,扎根西藏、奉献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奉献青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