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时光荏苒,又是5个寒暑春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档案局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部署、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为导向,全面深化档案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5年。
过去的5年是国家档案局收获满满的5年。《拉贝日记》入藏中央档案馆;鉴定收集40多幅涉及钓鱼岛、黄岩岛等的地图和资料,以及抗战期间有关史料;建立国外涉我档案数据库等,填补了部分馆藏空白,并为解决领土争端搜集了更多证据性材料。
这5年,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5年,也是我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外事工作砥砺奋进的5年。
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有效宣传中国文献遗产保护工作
5年来,在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大屠杀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和《侨批档案》3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等5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0份文献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0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绩斐然。这些文献遗产的申遗成功有效扩大了我国文献遗产的世界影响力,推动文献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献遗产,在申遗工作中具有一定优势,然而申遗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3月,为铭记历史、倡导和平,国家档案局联合多家档案保管单位将《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某些国家为达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目的,采取了各种手段企图阻挠我方申遗成功。国家档案局以档案史料为证据,组织专家、学者、档案工作者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世界记忆项目评审专家,驳斥对方的不实之调,声援我方申报工作。在应对过程中,国家档案局仔细研习世界记忆项目的相关文件,最终赢得了多数专家和评委的支持,使《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人类创伤性记忆的一部分,它的申遗成功是对历史的肯定和还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警示作用。
扩大我国在档案专业领域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提升软实力
为及时了解档案专业国际前沿,扩大我国在档案专业领域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以及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等国际组织的各项专业活动,成功推荐十几位中国档案工作者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宣讲论文;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信息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平台”项目;承办了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档案保护工作坊、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等国际会议。
积极为国际组织输送管理人才,是维护国家合法利益、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国家档案局主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秘书处推荐工作人员、向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推荐专家、向世界记忆项目“直指奖”推荐候选人。2014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当选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主席,2015年当选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副主席。
2012年8月,第十七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副局长段东升分别率国家档案局代表团和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参加大会。大会主题为“新环境,新变化”。中国有2篇大会报告入选。
2016年9月,以“档案、和谐与友谊”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应韩国国家记录院院长李相镇特别邀请,李明华赴首尔出席大会并在全体大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旨报告,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中国有24篇大会报告入选,是入选报告摘要数量仅次于东道主韩国的国家。我国既努力发展全国档案事业,也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国内越来越多的档案工作者在国际档案专业领域有所建树,逐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话语权。
加强档案双边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档案合作关系
在开展与国外档案馆和文献遗产保存机构的双边合作中,国家档案局围绕合作共赢的主线,讲求实效,抓铁有痕。2013年至2017年间,国家档案局与葡萄牙、印尼、土耳其、蒙古、伊朗等国签署了档案合作协议,并在协议的框架下,开展了交换档案目录、交流档案保护经验等活动。基于馆藏,国家档案局联合有关单位在国内外相继举办了“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中土关系档案展”“中蒙关系1949-2016档案展”等多个档案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过去5年中,每年举办一次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会议,为中俄两国搭建了档案合作的总体框架。2015年8月,“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档案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本次展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中俄两国档案部门合作的一次盛举。
2016年7月,中共六大会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修复完成,国家档案局提供了44件档案仿真复制件,用于筹备中共六大会址展览。
中俄两国还共同举办了档案工作研讨会,邀请两国档案领域的专家,分别围绕档案修复、档案宣传、档案人才培养和档案鉴定等主题进行交流。
作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在档案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合作,为加强中俄两国人文合作、巩固两国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合作水平,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中俄两国档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2016年11月,中俄档案合作机构由工作小组提升为分委会。
加强人才培训,助力干部培养
为保障档案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务人员,国家档案局组织公务人员赴英国进行档案培训、口述史培训等,组织了香港“档案学深造证书班”培训等。
培训倡导学员建立自学机制,持之以恒、厚积薄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要求学员准确理解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参加国际活动过程中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展现中国档案工作者与时俱进,包容厚德的友好形象。
1999年,本着建立长期互利的档案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签署了双边合作协定。之后,协定又两度续签。中美双方根据协议,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根据该合作协定,2012年和2015年,国家档案局分别派遣中青年档案工作者代表团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进行了为期21天的档案业务培训。2013年,国家档案局也接待了美方人员来华访问,传授知识、交流经验。
双方在密歇根大学召开了档案方法研讨会、档案管理研讨会,在安徽召开了中美档案学术研讨会。在美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并接受了电子文件管理业务培训。
培训课程跨学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授课内容涵盖美国历史和法律、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基于互联网的档案信息化技术等诸多领域。
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赴美培训项目使学员们获益匪浅。学员们不仅对美国的档案工作有了深入和系统的了解,而且通过对中美档案工作的比较研究,对中国特色档案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更加精准的认识。
档案外事工作任重道远,外事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档案外事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得益于外事办全体党员干部的团结拼搏和无私奉献。